混音师卢楠:我给朴树做混音

2018/11/21

撰文:孙大猴

街声幕后大人物系列报道 

街声大事与台湾地区  Blow吹音乐  联手推出“幕后大人物”系列报道,探索音乐人和作品背后的那些过程,制作人、录音师、A&R 、设计师等从业者的故事,让大家发现音乐真正的奥妙所在。

本文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之前,我们深入采访了陈健添、钟成虎。文末有相关链接。

朴树对歌曲的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在录制《猎户星座》人声的日子里,他会每天到鼓楼西大街上的响鼓录音棚(Mega Wave)。起床、洗漱、开车到鼓楼,这已经消耗了朴树太多的精力。于是他让录音师卢楠给他开了一系列单子:Telefunken 的 U47、Neve 的1073 DPA 话放、1084话放、老调音台上面拆下来的2254压缩……

朴树在家通常会一遍一遍唱出三、四十轨,卢楠再去朴树家一遍一遍听、挑选、修整。这也是卢楠在《猎户星座》中的 Title —— Vocal Co-Producer 的来历。

《猎户星座》的专辑制作人是朴树,联合制作人是张亚东。Vocal Co-Producer 里面的 Co,是 Cooperation 的意思,人声制作人是朴树,协同人声制作人就是卢楠。 

朴树的专辑《猎户星座》离上一张专辑时隔十二年,发行了两个版本,数字专辑版和实体专辑版。先发行的数字版里的混音是由颜仲坤(Paul)操刀,而之后的实体专辑,卢楠作为混音师,对专辑进行了重新混音。在2017年某颁奖典礼上,朴树特意对在场的卢楠进行了感谢。 

一张“家庭工作室”专辑

“朴树的 demo 完成度非常高”,这是卢楠对于朴树家庭工作室中的作品的评价。确实,相比大部分音乐人,朴树的 Home Studio 设备都是奢侈的。TeleFunken 的 U47 是最贵的量产麦克风之一,十万元左右的售价也让大多数录音棚望而却步;而几部话放、压缩也是单价超过三万元的模拟设备,所有电吉他,也是麦克拾音箱;除了套鼓,其他的设备几乎都可以在朴树家制作完成。朴树需要的音色,也几乎都是他自己先录进去。朴树乐队的贝斯手泊宁在这个过程之中担任了很重要的工作。

2004年录制单曲《Radio in My Head》,朴树在绿洲录音棚录音,卢楠正是那一次的录音师。2014年,朴树找到卢楠,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当时的计划是2015年某月份之前一定要完成,可是时间一直往后拖。就像朴树自己讲过的故事—— Prince 为了录出自己喜欢的鼓音色,辗转各国,两年之间都觉得声音不对,直到有一天,Prince 听到录音师放出了一份素材,他大叫“就是这个声音!”他的录音师告诉他:“这是两年前录的第一次鼓。”

实体专辑《猎户星座》中,很多作品经过了重新混音,细心的朋友可以比对一下。(图片来自网络)

2015年底,朴树从北京录到伦敦,本来希望卢楠能够一起去,对英国编曲人、乐手的演奏进行方向上的把控,而卢楠除了日常响鼓录音棚的工作,还有很多配乐,混音的工作,无法作为参谋随时随刻在朴树身边。朴树也曾因为这事跟卢楠急过。

像开头说的,朴树在家录音完成后,卢楠会过去对人声进行挑选和修整。一次,在朴树家挑完唱之后,卢楠还有其他工作,就从工程里导出分轨,说回去修音准节奏。朴树当时处在录音的焦虑中,英国之旅也没有达到他期望的高度,对作品的质量格外偏执,恨不得所有工作都是他眼皮子底下做的,他一下急了:“你这是态度问题!”

卢楠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毕业,毕业后就在绿洲录音棚工作,面对其他人急眼的情况太多了。先是“你对音乐的态度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也不是只有这一个事儿……”然后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不过最后的成品发给朴树时,朴树高高兴兴的:“不错不错!”自此以后卢楠去哪修音准都行了。

虽然朴树对人声十分挑剔,但是基本每一轨录音都是在水准之上的,几十遍的人声演唱音轨,挑选着实费一番功夫,同样要看卢楠的审美,更重要的是理解朴树。朴树和卢楠合作多年,同样卢楠对录音设备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唯一不能保证的就是时间,于是,朴树乐队的贝斯手泊宁承担了很多制作上的工作。他同样自己制作音乐,对录音有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长时间陪着朴树进行漫长的挑选和尝试。 

为一个怪声儿费了几天功夫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延期,数字版专辑《猎户星座》终于在2017年4月底上线。虽然,终于发布,但当时的朴树是完全崩溃的:和他的想象不同。但是为了巡演宣传,他不得不将其命名为“数字专辑”。在4月27号的时候,卢楠接到朴树电话,希望能把这张专辑重新混音,这一版就是2017年11月发行的《猎户星座》实体专辑版。其中有在英国录音乐手的录音,有颜仲坤的混音,也有一部分卢楠重新混音制作的作品。

在音乐和混音上,朴树都有着自己严苛的标准,由于音乐都是朴树一轨轨自己录进去的,所以他对每一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但是有时候这个标准很难向其他人说明白。为了让乐手和工作伙伴理解他的感受,他会想尽办法帮助大家理解,比如电影《大三儿》中选用了他的歌曲《空帆船》作为主题曲,并需要重新编曲。按理说这个只要和乐队聚在一起做就好了,但是朴树愣是带着自己乐队集体看了一遍《大三儿》。

很少发微博的朴树,为电影《大三儿》特意发了一条情真意切的微博

朴树几次去到英国录音,也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于是我们听到的成品中,大多是朴树自己录的吉他和合成器。英国乐手通常都是给出自己对这首歌的演绎,如果你不喜欢,就会现场再给你演奏一个版本,再要修改,就需要再加钱了。

朴树对音乐、和声、混音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和卢楠说到《XX青春》的鼓的效果的时候,希望的是一个“远、有劲儿”的效果,但是卢楠的处理方法和朴树说的恰恰相反,并在一些通道上加了失真。用他的经验,用其它的方式达到了朴树想要的感觉。“有时候你以为这么做能达到,其实做不到,像大家都觉得乐器越多越有劲儿,其实乐器越多越是一片,反倒是三大件儿更有劲儿。”

在数字版专辑《猎户星座》里,并没有专辑同名歌曲《猎户星座》,而是用了很特殊的场景声音中的一段音乐。关于这首歌的制作过程,还有一段故事。

 朴树在英国录音的 East Coast 录音棚录制过很多音乐人,朴树录音时 Adele 就在隔壁录音(图片来自网络)

朴树当时没有写出合适的歌词,于是就希望以 Hidden track 的方式收录这首歌,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式呢?朴树也和卢楠进行了讨论。有一天卢楠开车回家,车走入地库,正在听的收音机信号突然模糊,卢楠灵机一动:“弄成这样怎么样?”跟朴树一说,他也觉得不错。

不过这也算是给卢楠自己挖了一个坑。他在自己家楼上,先是录了很久的环境音,有风声、有车经过,有鸽子飞过,有人说话。为了做出收音机效果,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唱片里经常有模仿收音机声音的段落,但是大多数做得比较草率,虽然你知道他想做出模拟收音机的效果,但是实际上一点都不像,卢楠为了做得真的像收音机的调台,在几轨素材上来回画 Automation(自动化,随着音乐进行音量、混响等等效果的加大减小),虽然其中甘苦只有卢楠自己晓得,不过效果出来后,还是非常像收音机的,给到朴树制作团队后,大家都非常喜欢。不过一首歌还得要词,于是有了实体专辑中的《猎户星座》。

“你还记得吗 / 那时的夜晚 / 是如何降临的……”《猎户星座》中的歌词似乎也从 Hidden track 的场景里得到了不少灵感。

郭顶的《水星记》也是在响鼓录音的,《猎户星座》也借鉴了郭顶录贝斯的方式,用 Supro 的吉他音箱录制贝斯,用麦克拾音,并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缩混期间,朴树的很多设备都放在响鼓,朴树特意嘱托卢楠,不能给别人用,不过他很喜欢郭顶的作品:“郭顶用可以”

二十多岁偶然参与了格莱美获奖专辑的制作工作

2005年,刚在绿洲工作室工作了两、三年的卢楠接到一个美国来的案子:Israel &New Breed。本来团队是来北京录弦乐的,但是在绿洲录音棚感觉一切都不错,于是又录制了很多其他部分。卢楠也因此参与了这张专辑的一部分工作。

2006年这张叫《Alive in South Africa》的专辑发行,转年获得格莱美提名,并最终拿下“Best Traditional Gospel Album”。

卢楠认为自己的混音得到外国行业大师首肯更令他开心。费翔这些年的录音都会找卢楠,2014年的费翔专辑《人》,有几首歌曲的混音也是由卢楠完成的,送到 Metropolis 做母带处理的时候,母带处理师 TimYoung 拿出表对费翔说,说这几首肯定和其他的歌不是一个人混的,费翔一看就是卢楠混的那几首,就问怎么样。Tim Young 说:“非常好,我只是把音量提了提。”

响鼓的设备并没有特别稀有或者昂贵的,柜子左侧这磁带 Delay 是卢楠从日本背回来的,声音非常有特色,但是能用的地方也很少

虽然是科班出身,但是卢楠刚入行的时候也是不知所措的。21世纪初,大学里的录音系都教的是一些基本的知识,设备也和唱片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卢楠刚进绿洲工作室的时候几乎是懵的。那时绿洲的总录音师是林哲民,他问卢楠是更倾向录音工程,还是音乐制作。由于地区差异,卢楠差点被拒绝,他认为录音工程是说的声学设计,而在林哲民口中的录音工程指的是录音混音,音乐制作则是编曲,这一番误会闹下来,他就在绿洲开始了学习。首先是80多路的SSL调音台,在大学里,卢楠就从没见过这样的设备,弄明白这个调音台几乎就要小一个月。 

那些年,电脑录音还没普及,录音大部分还是用 Sony 的3348录音机。那时候想要补录,想要接一句都要靠录音师手上的活儿,如果没录好,制作人歌手乐手,一个录音棚的人都要怪你。现在制作人说从哪个小节开始,直接拖过去就行,当时都要用录音机快进快退,所以歌手乐手这句录得行不行,录音师自己也要有判断,不能制作人说从xx小节重新录的时候你说:“等我倒会带子”。

至于摆麦克的方法也和学校里教的大不相同,卢楠在学校里学的录音方法,在录音中没人这么用,直到多年以后,他才慢慢在几种方法里做出自己的选择,了解每种方法的不同声音。

这十多年录音经历,卢楠感慨的是现在录音棚的同质化,北京录音棚设备好的太多了,但是在哪录鼓录的声音都差不多,在哪录人声声音也差不多。卢楠则希望用一些有意思的方法,比如郭顶的《水星记》,基本都是同期,录音中的接口也都没有修,人声也没有经过修音,但是这样混出来听着对,那就不用修。“录音里,最不用担心的就是音质。”卢楠说。

响鼓的控制室里还有一个 Marshall 出产的……冰箱

卢楠至今都非常感谢在绿洲的经历,这也是很多从 Home Studio 做起的录音师混音师很难接触到的资源:世界顶级的制作案子,接触的都是世界顶级的制作人、乐手、歌手……经手这么多大牌音乐人,卢楠还是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他录鼓经常需要摆几个小时,即使录音可能就十来分钟,但是这样录的声音对。经常有人说:“你后期调调不就行了?”卢楠会正色说

我调不出来。依靠压缩 EQ 把 Sonar 的鼓调成 DW,实在得不偿失,也很难做到。 

卢楠响起当时录音的 Israel & New Breed,和这么多年合作的国外艺人,他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外国人看起来都很傻,乐手只弹琴,歌手只唱歌,不会做自己份外的事情,对其他人指指点点,瞎出主意,就像卢楠一直在做的,用自己的经验,做好自己的部分,让录音有生命,有创意。

卢楠给独立音乐人的 8 条建议

  1. 要敢于调试设备,比如把 Marshall 箱头所有旋钮都拧到最大,再用减压器减小音量。
  1. 如果想做专业录音师,最好在大录音棚工作一段时间,能够接触到顶级的制作人、乐手……
  1. 在录音时,与其用后期插件调整,不如直接录出你想要的声音。
  1. 录音中专注自己的事情,对其他人的工作不要指手画脚。
  1. 设备只是辅助,用最烂的设备也可以录出好听的音乐。
  1. 超高和超低的频段都不要刻意强调,中频才是好混音的关键。
  1. 与其用现在设备尝试模仿某个时代的录音,不如直接用那时候的几个关键设备。
  1. 录音应该是有创意的。 

图片来源:除特殊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马外外、孙大猴拍摄

校对:马外外

相关消息

2020/04/17

黄文萱:从 A&R 的角度混音,让作品与音乐人关联更紧密

2020/03/10

音乐人共同创作的时代来了丨专访制作人陈君豪、钟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