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青(上篇):小城少年成长史

2017/09/28

撰文:琉球

街声独家专访

“我记得我拿到《匆匆》单曲的时候说,这是我期待很久做的事情,心情很复杂,现在有了更多。”

2017年07月24日,李剑青 EP《仍是异乡人》线上发布,直到一个月后,他才亲手拿到了台版实体唱片。拆开时拿着小针仔细划开,塑料包装纸上贴着李宗盛写的话,他都不忍心撕破。

从 Blue Note Beijing 的首个专场,到成都站作品音乐会,李剑青开始跑越来越多的通告,越来越多的采访,但他始终一副淡然的样子。最近李宗盛 “飘洋过海来看你” 演唱会在美国巡回,李剑青又继续安安静静当回了一个乐手。

李宗盛经常提醒剑青,每个人都应该用老天给自己的天赋去干点正事儿,不要有非分之想。人最要紧的是不要把自己当回事,很多的痛苦都是从这儿来的。

桂林、南宁、北京,是他的三个家。少年出城,青年入城,中年回城,带着初衷,他在辗转中成长,也越来越明白,自己要做的正事儿。

图片来源:Blue Note Beijing

第一部:少年出城

来来往往寻常旧日的街坊 山居岁月遗忘了时光

——《出城》


姥姥给他起名“贱青”,取的意思是“又贱又青”,像路边的青草,好养活,和中国许多乡村家庭的习俗一样,就是图个吉利。可爸妈觉得“贱”字不好听,改成了“剑青”。

李剑青,1977年出生在广西桂林,那时的桂林,青砖灰瓦,房屋稀疏,山峦忽地拔地而起,几条河流穿过清淡的城市,偶尔路过包着头巾的少数民族妇女,成了小城少有的鲜亮颜色。

虽说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对于出生在这里的少年来说,生活的艰辛参杂着细碎的温暖、快乐,才是这座小城的样貌。

1980年代初,李连杰《少林寺》形成裹挟全国的武术热潮,练武风靡一时。对于一些穷困的家庭来说,把孩子送进武术队,混口早饭,拿上几十块钱的补贴,显然更实际。李剑青的哥哥,就这样被送进了桂林武术队。父亲是个“文艺中年”,琴棋书画都会,碍于时代的原因,梦想没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李剑青身上,请朋友来教他小提琴。当时只有七岁的李剑青哪懂得这些,他关心的只有每天吃饱饭,能不能穿上没有破洞的袜子……

进入1990年代,大时代的背景给中国几乎所有小城都涂上了斑斓的颜色。北京摇滚和港台金曲开始冲击着人们的耳膜,这些歌也借由盗版卡带和 CD 传到了桂林。那时李剑青在广西艺术学院附中上学,男生宿舍对面就是女生楼,舞蹈专业的学生们拿着训练时用的录音机,向对面的女生放歌表白,李剑青因此把当年最热门的歌听了一遍又一遍。

学校里最时髦的事情,就是像摇滚明星一样留着长发组乐队。少年李剑青虽然认定自己以后会成为小提琴家,但心中还是有些痒痒,于是加入了一个叫“紫太阳”的乐队,做起了主唱和吉他手。

他想着,怎么离开桂林,到大城市寻找更大的舞台。

 

第二部:青年入城

与其没有声息地留在故里,还不如干脆硬着头皮就千里单骑

——《平凡故事》

“紫太阳”乐队被称作当时“广西最有潜质的原创摇滚团体”,他们对音乐的态度很具包容性,重金属、民谣、艺术摇滚……喜欢什么就玩儿什么,现在还能在网上搜到他们表演《摘葡萄》的视频,里面的李剑青留着长发,面孔稚嫩,一副清亮的嗓子唱起民族风的原创歌曲,带着浓浓的广西风情。

2003年,第二届“康师傅冰红茶冰力先锋赛”在北京举行,“紫太阳”以华南赛区冠军的身份进入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亚军。第二年,“紫太阳”乐队为新一届比赛暖场,台下坐着一位华语音乐大师级的人物——李宗盛。李剑青拜托领队假借发矿泉水的名义,把自己乐队的小样,放在了李宗盛的桌子上。

没过多久,李剑青就把这事情忘了。毕业后,他留在了南宁,成为广西交响乐团的一员,开始了独立生活的日子。南宁比桂林大了一点,但偶尔也会想想,还能再往外走吗。大多数时候,他的日子难免有些百无聊赖——晚上到夜总会唱歌赚外块,和朋友喝得烂醉;第二天早上起来,去团里报到。

一个炎热的下午,李剑青正和同事讨论哪里的白菜比较便宜,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你是李剑青吗?你好,我是李宗盛。”

他以为是谁在恶作剧。

电话那头的人继续说:“其实我听了你的小样,呃......先不说音乐,我对你这个人挺好奇的。我帮你出一张机票,你能不能来北京,我跟你聊一聊?”

李剑青从广西飞到北京,两人谈了二十多分钟,喝了几杯啤酒,好像也没怎么聊音乐,李宗盛骑了辆自行车就走了。

又过了一年多,李剑青放弃了广西交响乐团副首席小提琴手的工作,孤身一人来到北京,住到了李宗盛安排的小宿舍里。李剑青终于走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

图片来源:相信音乐 Bin-music 官方微博

他原以为一来就能接触到羽泉、那英这样级别的案子,没想到李宗盛放他“自生自灭”。南方小城来的孩子对音乐制作一窍不通,吉他就会刷刷和弦,除了疯狂写 Demo 证明自己,只能从广告片和电台节目的合声、编配开始一点点做起。

“不明真相”的人以为他是李宗盛身边厉害的角色,很乐意与他结交。李剑青没办法,硬着头皮愣是花两个月的工资请大家吃饭。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发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可是和李宗盛在一起越久,这个念头就越弱,因为他发现,这个行业还有好多事情值得做、值得学。

在李宗盛看来,这个年轻人非常难得的能沉住气,这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里并不多见。

“骄傲!”多年以后,李宗盛总结,是某种难能可贵的“骄傲”让李剑青这个小城少年没有迅速被都市吞噬,他的倔强,他古典音乐的扎实功底,还有他青草般不亢不卑的性格,让这个年轻人如此沉得住气。

“我给他一个针眼,他能从里面看到全世界。”李宗盛说。

遥想当年,李宗盛是台北北投那个“瓦斯行老板之子”,在“还没有独立赚钱的本事之前”,每天“穿过臭水四溢的夜市,在家里帮忙送瓦斯”。

几十年后,这位已经成为华语音乐大师的音乐人,在北京供暖失灵的办公室里,会想起北投老家空气中经常弥漫着的淡淡硫磺味。

人在北京的李剑青念的那座小城,青石板、古城墙、桂林米粉、总是漏雨的厨房……

偶尔他也会想,那座城,还是否回得去?

第三部:中年回城

你的思念如久治不愈顽疾,你的乡音如母亲给的胎记

——《在家乡》

除了帮忙制作、给人写歌,李剑青也在李宗盛“理性与感性”演唱会、纵贯线巡演、刘若英、汪峰等人的现场中担任小提琴手和合声。

2013年11月16日,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会上,他第一次以歌手的身份登上大舞台,那也是他第一次唱起《匆匆》。“这首歌,我一直忍着,直到今天才发表给大家。这首歌记录我在内地生活的时间,认识的人、经过的事、受到的感动。”李宗盛说完这番话,和李剑青一起九十度鞠躬。

北京的日子,让李宗盛至今感念的是小区保安、按摩师傅、穿着厚夹克的外卖小哥、有着高原红的拉面店服务员……

当时,李宗盛北京临时的家,有位阿姨,她老公是个赌徒,每年秋收回来,被老公揍的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

这些,都在李宗盛内心产生巨大触动。

直到他回到他的那座城——台北,他才将沉淀下来的这些感触,和李剑青一起写成了歌——《匆匆》、《出城》、《姥姥》、《在家乡》、《平凡故事》……

在李宗盛的提议下,2017年,李剑青找来了自己的多年好友董敏,趁着回家过年,从初三到初十陪他在家住了一周。顺便为《出城》拍摄 MV。

从街边闲聊的路人到飞奔而去的电动车穿过街道,从桂林米粉的小吃摊到游人如织的山水风光,画面一幕幕都是老家最真实的模样。崭新的窗花、老旧的冰箱、母亲抚摸发黄的照片,一左一右,是李剑青和他的哥哥。

李剑青的母亲是个害羞的人,摄影机架在家里,头两天有些不自在,时间久了也不知道摄像机开没开,就由他去了。和朋友闲聊时,母亲小心翼翼拿出珍藏的照片:“别看我现在好像胖了一点,我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挺漂亮的。”

桂林是李剑青无可替代的记忆之城,母亲的背影,坐在父亲单车后闻到的汗味,抽屉里哥哥的武术奖牌,每年如约而至、闻不尽的桂花香……

南宁是他开始独行天下的起点之城,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份工作,在那里结识了一生的知己好友。

北京是李剑青的梦想之城,和大多数北漂一样,租房子、挤地铁,作为助手跟在李宗盛身边,沉稳、隐忍,不慌不忙接近着年少时的梦想。

人说未老莫还乡,但若有人用乡音唤你,要记得回头呀。

李剑青首张 EP,是一次跨越了十二年的创作,是李宗盛四十余年制作人生涯中,进行最久的一张。

它也是李剑青出城、入城、回城三部曲的音乐记录,是给千千万万异乡游子的诗。

“他的旋律,他的作曲,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把这些词,谱出这么好的歌。”李宗盛这样说,这也是贴在《仍是异乡人》EP 包装纸上,那段李剑青不忍撕破的话。

校对:冻梨

相关消息

2024/04/23

李克非谈EP《369》:严谨的哲学与松散的白日梦

2024/04/12

GALI《条纹生活》:写在《亚特兰蒂斯》之后的自由诗

2024/04/07

老猫侦探社:欢迎来到老猫侦探社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