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A:当一位鼓手遇到土木工程教师、移动数据分析师

2017/10/22

街声大登陆音乐人系列专访

如果说街声大登陆是原创音乐的播种机,那么街声大事采写的这组“街声大登陆音乐人系列专访”就是宣传队。

萌芽中的原创音乐人,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独特的经历,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些年轻人,如此这般玩着音乐,过着生活。

今天这个大登陆乐队有点跨界——一位美国归来的鼓手,如何与一位土木工程教师、一位中国移动数据分析师相遇,一拍即合,在成都成立了一支叫 Code-A 的乐队……

Code-A,原本有三个人,主唱晓龙、贝斯手马越、鼓手大胡子,2017年10月,打击乐手小顺加入。乐队的风格涉猎另类摇滚、民谣摇滚、电子摇滚等。

“Code-A”这个名字本来是主唱晓龙写的一首英文歌。2017年4月,几个人正在成都武侯区罗马假日广场边的排练室排练。晓龙拿起吉他,弹起自己写的《Code-A》这首歌:“I always got a lot to say ,A word can not be spoken out。”大家正排得高兴,突然晓龙停下来:“要不乐队就叫 Code-A 怎么样?”马越和大胡子停下手里的乐器,琢磨一会儿,没什么更好的主意,那就叫 Code-A 吧!

2017年初,几个人开始排一些晓龙写的歌曲,4月确定了乐队名字,7月,几个人开始一起演出。虽然 Code-A 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但是已经录了八首歌,《宝宝蓝》、《Code-A》、《选择离开》,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乐队内部交流的作品。

 “三个音痴在排练房里泡了一年多的时光。不过你不需要将他们定位,情绪和节奏的发散也不需要定位。”他们这么介绍自己。

这张照片拍摄于IBOX创意园区门口,下排左边的是主唱晓龙,右边的是贝斯手马越,后排的是鼓手大胡子

从教学示范开始的乐队

一般乐队都是由主创四处求访才组起来,这么说来,Code-A 的组建十分不典型,这支乐队是鼓手起的头儿。

大胡子,本名邱宇龙,因为留了一把鲁智深式的大胡子而得名,生在新疆,2002年来到成都上学。他哥哥有一天递给他一张林肯公园的唱片,封面灰白色,隐约有一个军人的人影:“这张特别牛!”大胡子将信将疑,一听还真带劲。不过真正迷上金属乐,还是在2006年。

大胡子在高中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芳沁街的小酒馆,那天演出的是成都的重型乐队割喉。大胡子听了很多年金属,但是到现场才发现,原来金属乐是这样的!

因为喜欢金属,大胡子开始了架子鼓的学习。2007年他辗转找到了割喉乐队的鼓手段毅学鼓,大学考进了四川音乐学院学习架子鼓。

大学毕业,大胡子总觉得没学透,不对劲儿,要不去美国看看?

准备了一阵,2012年,他考进了美国洛杉矶的 Musician Institute。到了一看,光架子鼓这一门,就有二十多个老师,有的老师擅长 Fusion、Jazz,有的擅长 Metal,有的擅长 Britpop、Pop......每个老师还有自己的性格、品味,和一套训练的方法。大胡子的老师就是火爆脾气的一位:“反正在美国我几乎哪都没去,不是在练鼓,就是在练鼓的路上。”

鼓手大胡子说四大名著里最喜欢鲁智深,因为和自己长得像

在美国的两年,时间过得飞快。回到成都,大胡子想要录制一些教学视频,把自己在美国取回来的经分享分享,而视频里不可能光是鼓,总要是有些旋律乐器在吧?于是他找了一些科班出身的吉他手、贝斯手,总觉得感觉不太对。想来想去,就向朋友们寻求意见,最后遇见了这两位:在大学里教土木工程的老师晓龙、中国移动的数据分析师马越。

2011年,大胡子在成都演出,晓龙是成都根源摇滚乐队中央车站的吉他手,下台寒暄几句,也就认识了。成都玩乐队的人不少,候场时候,哪个开朗的乐手从某种器材聊聊,就能轻松破冰,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场场演出里变得越来越熟。大家也不太介意身价、辈分、圈子,这怎么说也是成都独立音乐兴盛的原因之一吧。

晓龙,原名李晓龙,1989年出生在广西昭平县。高中听到 Oasis、Nirvana,买了吉他,和高中同学在2003年组了平生第一支乐队,这支乐队并没有经历翻唱时代,上来就是排晓龙的作品。除了排练,也在当地县城酒吧演出,当地政府还会在广场上举办一些公益音乐会,这时候晓龙他们就会骄傲地站在当地父老面前,开始自己的演出。电声乐队动静大,节奏快,观众们也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呐喊。

2006年高中毕业,晓龙去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读土木工程,其他乐队成员也四散各地。不过乐队还是存活下来了,却有着异地恋般的辛苦:大家放寒暑假回到广西昭平,排练几个月,演出几场,再各自回学校上学,一直玩到2008年,乐队才宣布正式解散。

在大学里,晓龙也组了乐队,大学里男生众多,竟然组了十多个乐队,可观众却寥寥无几。如果要办演出都必须要自己凑钱,没人来看就去请人来,还要给别人买酒。

2010年晓龙加入了中央车站乐队。乐队从成都去昆明演出,十来个小时的硬座车上,几个人实在没钱买盒饭。邻座的买了一份盒饭,吃剩下最后一个红彤彤的泡椒,单是这个景象,馋得他们口水直流。晓龙说现在想起来这枚泡椒还是开胃的良方。

研究生时他为了买一把 Fender Stratocaster,竟然花掉了当年的学费。多亏那年他孤注一掷争取奖学金,终于成功了,才算交了学费。

毕业以后,晓龙去大学里当老师,虽然不复学生时代的自由,但上完课,也有很多可支配的时间。

慢慢大家发现,密码中的秩序之美是迷人的,而 Code-A 又隐约藏着简单、干净的感觉,和乐队的风格谜之吻合

而马越弹贝斯是一个典型的吉他手转型贝斯手的故事。他1987年出生于四川南充,和其他两位成员一样,高考来到了成都,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习通信。高中时他开始弹木吉他,大学里想要组乐队,可吉他手扎堆,弹吉他需要竞争上岗,为了加入乐队,马越虽然不太会贝斯,但还是无奈下从吉他手改为贝斯手,没想到越弹越喜欢,从而对把他挤成贝斯手的主音吉他手充满了感激。考进大学后,他虽然玩乐队,但和社团没有一点关联。马越解释说:“那时候不和学校社团玩是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组乐队就是想玩玩,没想到后来越来越喜欢。”

2006年,成都的小酒馆网络论坛非常热闹,在论坛上有各种摇滚乐资讯和乐手信息,马越在那上面招人,组建了一支新金属乐队堂吉诃德。第一次登上小酒馆舞台的时候,乐队成员们踌躇满志,感觉自己的摇滚之路就要踏上征途,一切整装待发,可没过多久就因为主唱毕业解散了。

闲来无事,他就跟朋友玩一些爵士 Blue、FunkJam,后来马越参加了很多乐队,其中还有在成都颇具人气的 Blues rock 风格乐队明日之憧,和成都老牌摇滚劲旅失眠。

别担心,总有人会明白

终于,在成都武侯区的罗马假日广场附近,晓龙、马越、大胡子三个人聚在了一起,几个人找了间排练室,按着大胡子的教学大纲录起来。

排了没一会儿,大家 Jam 起来。谁先起了一个段子,一样乐器就跟上来,打开排练室标配的 Shure Sm58 麦克风,几个人跟着唱起来,在一次次这样的 Jam 之中,大家感觉都不错。

一切顺理成章,有一天晓龙在 Jam 之余弹起了自己的歌,大家也像 Jam 一样跟上,几个人甚至都没提出组个乐队,就迎来了 Code-A 这个名字,也迎来了第一场7月21日在小酒馆的“α-plan--新人汇第三场小酒馆空间联合现场”。

几个人第一次就演了八首歌:《白白白》、《Friday》、《Code-A》、《Autumn Leaves》、《等待》、《宝宝蓝》.....Code-A 第三个出场,观众刚看完之前的乐队,酒也喝得差不多到位了,场子里说话声音明显高了起来,不时爆出一阵笑声。Code-A 的第一首歌是《白白白》,这首以电子鼓的采样开始,大部分观众还是聊着。

等到急迫的节奏打起来,大部分观众已经开始略带惊讶地看着台上。一首歌唱完,全场轻轻晃起来了。

就像晓龙在《选择离开》里唱的“别担心总有人会明白”,Code-A 没有用一个热烈响亮的开场镇住观众,而是循序渐进,把观众的状态平滑过渡到了歌曲里。不想进来?那么也不会用音量去勉强你。

这场也是马越的一个里程碑:他第一次把演出的消息告诉了领导。领导叫了一大群同事去看演出,Code-A 上台时,已经喝到半酣的同事们把场子炒到热烈,第二首《今天以后》的反拍鼓点一响起来,台下就跳起来了。

除了首场演出,Code-A 的成立没有太明显的时间点,如同老朋友发展成恋人的过程一样自然又平淡无痕。

成都小酒馆负责人蔡明精心设计的海报,这也是 Code-A 的首演

在诸多音乐平台上,有一个账号叫 Jimmy Lee晓龙,这就是主唱晓龙的个人作品集。现在 Code-A 也是晓龙担任主创。

成员们相处和气,晓龙则在创作上有一票否决权。之前也有过大家一起写歌,会把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听谁的?谁年纪大听谁的?还是谁技术好听谁的?还是靠颜值?于是形成了现在晓龙负责创作编曲,大家一起实现的模式。

很多音乐人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做得像自己的偶像乐队,晓龙最开始听的是 Oasis、Nirvana、枪炮玫瑰,可晓龙却说:“希望 Code-A 做的东西,不是最早我喜欢的那些风格。”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之前学他们,做的东西不太好听。”

《宝宝蓝》用单线圈吉他十分稀疏慵懒的和弦开始,加上电子鼓的音色,整个乐队三大件缓缓加入,舒缓又温和,到尾奏终于放肆起来,一首听下来,意犹未尽。

最开始的《宝宝蓝》也是英文词。对于很多听英文歌曲启蒙的乐手和创作人来说,唱英文倒不是为了什么,就是正常的本能反应。怎么才能回到中文上面来?对这个议题,晓龙和声音玩具的主唱欧伽源经常进行讨论。

有一天,晓龙拿起吉他,想起了Blur乐队的吉他手 Graham Coxon,于是《宝宝蓝》的第一句也就变成了“Coxon,穿着 Baby Blue,那忧郁的温暖。”

Code-A 参加关爱凉山儿童的不插电公益音乐会

鼓手大胡子同时兼任多个乐队鼓手,热爱重型音乐,不过说起这首《宝宝蓝》,大胡子也是赞赏不已,演完,还经常哼着这段旋律。

2017年10月9日,下课回家,晓龙坐在车上翻微博,看到贝斯手马越转发了街声大登陆的消息,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参加。他们第一次把 Code-A 的作品上传街声,很快获得了反馈。

表情银行的主唱焦思雨担任街声大登陆第一季评审,她对 Code-A 这样评价:明明洋溢着一种成都味道,却又是与生俱来的英伦气质。

10月13日,街声公布大登陆第一季成都站演出阵容。凌晨一点多,马越回到家,看到了里面有 Code-A 的名字,立刻把截图发到了 Code-A 的微信群里:“咱们得多排练了吧!”虽然大家都已经睡了,没法分享他的喜悦,可马越还是高兴了一阵子才去睡觉。

2017年10月,Code-A 还有一件自己的大事——小顺加入,担任电子打击乐手。小顺出生于1994年,对街声显然比乐队其他人熟悉得多:“早些年想听嘻哈,只能到街声上听,所以很有感情。”

唱片行业萎靡,音乐人更多要靠自己宣传和营销。晓龙要在学校教土木工程,马越天天要去公司搜集、分析数据。大胡子兼任多个乐队鼓手、也有许多教课的任务,小顺同样也要进行练习和教学。大家时间十分宝贵。如何均衡两方面的时间,也是 Code-A 最想解决的问题。

10月27日,成都 Nu Space 大登陆现场,也是小顺加入 Code-A 后的第一次正式演出,他会演奏一些偏打击垫或者小打击乐的部分,这也预示着 Code-A 最新的走向:“不想编得太摇滚,虽然只有吉他、贝斯、鼓,还是想玩出些花样来。”

大登陆问答

SV:学生或者同事知道你的乐队最激烈的反应是什么?

主唱晓龙:“唱一首!”

鼓手大胡子:没什么,反正他们一直都知道我在打鼓。

打击乐手小顺:你们有没有出专辑啊,会开演唱会吗?

SV:最想拥抱的异性音乐人是哪一位?

贝斯手马越:阿黛尔

打击乐手小顺:应该是椎名林檎吧,女神啊!

SV:最想合作的历史上的或者当代音乐家是谁?

贝斯手马越:我喜欢红辣椒费利,我弹 bass 受他影响很大。

鼓手大胡子: Benny Greb,我心中的神。

SV:四大名著里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一位?

贝斯手马越:宋江。

打击乐手小顺:马超。

SV:最想和当代的谁交换人生?

贝斯手马越:金正恩。

主唱晓龙:洛马琴科,当拳王。

点击这里,试听 Code-A 在街声上的作品

(本文图片来源:Code-A)

相关消息

2024/11/19

野草寮:说起方言,世界都变慢了

2024/11/15

与Bad Sweetheart共处一室的二十四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