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野外合作社:用耳朵看台风

2019/07/30

撰文:以太

野外合作社前不久发行了Live专辑《台风来了》,距离“台风来了”上海站的演出过去了100多天。主唱王海洋说这场演出是他的第一次尝试,是一个关键点,让他更有勇气和信心迈向下一步。

吊瓶、药架、轮椅、乐手们身上的病号服……这些逐一出现,听众一边为野外合作社音乐中的艺术性所折服,一边赞叹他们的疯狂。

透过专辑听Live,透过Live看故事。我们请到了参与这场演出或专辑制作工作人员,来聊聊他们所观测到的“台风”。

主唱王海洋

台风来了现场

这场演出筹划了三个多月,除了加入吊瓶、药架、轮椅、病号服这些服装和道具以外,在排歌的顺序和歌曲的衔接上,前期做了充分的调整和彩排,VJ和灯光都找了宇涵和死磕重新设计,还请到了厨子和戏子的秦秀乾为录制的现场蓝光DVD手写字幕。对我来说,一方面实现了我对舞台的一些想法,另一方面,也让我对以后的演出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灯光师陈宇涵

前期跟野合沟通的时候也是很舒服的,据我所知大部分乐队不明确自己的需求,野合这边基本讨论几次就能有效的把需求罗列出来,最关键是在南京可以看到排练流程,这样做过场的时候就有数。场地有常规par灯,我用了一些做spot,有些是亮度打满的,刚好在其中一个给王海洋的做定点的cue,在亮的一瞬间被抓拍到一个高曝光的片子,画面如同现场焚烧。

灯光师亲手抓拍的图

万代南梦宫媒体总监 资深乐评人费强

区别于本次巡演的其他城市,上海场的演出阵容在原有的乐队基础上有所改变,增加了一位键盘手和四位和声。阵容的升级是一次《台风》专辑录制的声音还原实验,而观众的声音也是实验的一部分,本场演出的画面与声音都被实际记录,于后续制作成Live版全长视频与专辑,这场演出和现场专辑成为了乐队和观众之间一个纪念的特殊刻录。

制作人马唯昀

在修改的过程中,海洋和刘遥是直接与我沟通的,海洋比较偏向整体性考虑,刘遥对吉他和Bass的敏感度比较高,所以我们会有段时间在一些器乐大3个db,小3个db上来来回回探讨。他们俩对现场这张专辑的认真程度,专业程度和态度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我们Final的版本交了3-4次,每次都因为还有一个一小地方需要调整我们又重新输出一遍,我不能很假的说这不麻烦,但这么做事的态度,绝对是应该保持的。

吉他手刘遥

这段工作期间内,刘遥也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在外界的信息中,刘遥是个特别的艺术家,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实际上在真实对待音乐上,刘遥是特别认真的,偶尔约的时间快到了,他一定是气喘吁吁的背着琴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准时开始工作,然后完成了工作差不多也就撤退了,会有些题外话的沟通,但不太会闲聊,话不多,很专注。

专辑绘画王勇

专辑手稿

音乐里若隐若现的暖意,是我画这些画时的主要情绪,关于宇宙和时间的真相,这样的主题充满挑战。二维画面的局限,不足以完整表达,可以说并没有完全满意的画,不同的画面碎片拼出轮廓,和着这张专辑的音乐用耳朵“看”,才是想表达的完整意向。

我还画了一个刻有“外星人文字”和宇宙星系图像的“画像砖”,想表达的是宇宙“之后/外”的人回望宇宙的心情,类似当代人看魏晋墓里古人画像砖的心情,这却是不可能“存在”的视觉体验。因为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太空和星系的画,我更希望在有限版面里尽可能让主题元素延伸,所以舍弃了这副画。真的成了“看不到的画面”。

专辑《台风》掀起的风浪似乎已经在时间的安抚下渐渐平息,但过境后却长久的在人群中留下了一颗警惕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正在一步步成长成为现场专辑《台风来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以太”。

进入野外合作社的街声主页,试听《台风来了》

相关消息

2024/02/26

街招儿|如果我想用Sora做VJ的话,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