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强迫症、抑郁……那些歌里唱过的病
2017/06/28
撰文:卡洛斯
有没有留意到,有许多原创歌曲里,唱到过形形色色的病。做好准备,我们一首一首来看——
拖延症
这顿不算下顿再说 不吃饱怎么减肥呢
这是本文中最轻的病了,和其他病比起来似乎小打小闹。知道拖延没意义,又改不掉拖到最后一刻才起身干活的毛病。在deadline来临前,有种对自己做事效率和能力的谜之自信。到每个垂死挣扎的关头,陷入自己早干嘛去了的深深埋怨中。
图片来源:网络
你有拖延症,我有拖延症,谁没有拖延症? Mr. Miss用《晚期拖延症患者》戳中拖延症患者的痛点,转身又开了一味药——《把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
图片来源:《把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MV
《晚期拖延症患者》从音频发布到MV发布隔了一年多,连他们自己都说“这支汇集了各领域大咖的团队制作出的创意爆表的MV也终于在突破了拖延症病灶牢笼之后面世了”。
Mr. Miss的发歌速度不快,他们可以为了写一首歌去研究三、四年的史料,去梳理百老汇音乐、歌舞剧音乐、爵士乐、以及各种美国传统民歌、布鲁斯、乡村音乐的脉络。拖延症患者往往都是完美主义,就算不是完美主义者,也至少曾抱着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的心态。
话说回来,《把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和《晚期拖延症患者》是不是一串恶性连锁反应呢?这么多烦心事,今天别想了,躺着多舒服。明天再说,能拖一天是一天。
强迫症
处女座常被冠以“强迫症”的标签,但保持整洁,强调秩序、挑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迫症。郑兴的《强迫症》显然不是,他所唱的更像是某种精神洁癖,对待情感的执拗和不将就的态度。
图片来源:陈允然
分离焦虑
二十四小时的分离焦虑
想想你第一天被送去幼儿园时的哭哭啼啼,吵闹着没办法和妈妈分开。这就是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分离焦虑。成年人与在乎的人分离时,也可能感同身受。这种分离焦虑其实与儿童期的经历也密切相关,人们在面对分离时,重新体验到了童年时期与父母分离时的感觉。
《分离焦虑》出自安妮朵拉2015年的专辑《My Little Baby》,主唱安妮从结婚到生小孩,以母亲的身份体验新的生命历程。从跟小宝宝的互动中得到灵感,化成一首首创作,写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澄澈而纯真。My little baby,谢谢你来到我身边。不要担心短暂的分离焦虑,放心地一步一步往前进,一起看这世界多么美丽。生活就是一场又一场对美好事物的追逐。
抑郁感
每天都难过,失控
放任自己被情绪反复折磨
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社交减少、无助感、挫败感、绝望感、像跑了一场马拉松的耗竭感、宅在屋里像只寄居蟹……
这种抑郁状态每个人都体验过,但抑郁状态不等于抑郁症。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痛苦强烈、或对正常生活造成了实质性影响时,才会被诊断为抑郁。身心被困住了,活着的每一天都水逆,生无可恋。
就像这首Fine乐团的《没有人不比我快乐》,有时候你感到这世上每个人都比自己快乐。连专辑名《I’M SORRY》都是内心的写照,弥散着颓丧,“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Fine乐团的两位成员都是医生,相识于西南医科大学,同为医生,选择走上原创音乐道路。出道四年,他们将2017年的巡演取名“感同身受”。“愿你在每个孤独的夜晚,感同身受”式的陪伴,这是对没有人不比我快乐最好的回应。
图片来源:Fine乐团
双相情感障碍
顶楼的马戏团《狂躁抑郁症》
顶楼的马戏团当年取名时,在“简明心理学字典”和“顶马”之间犹豫。最后用了“顶马”的名字,但歌里还是唱到了心理学。首张EP《顶楼的马戏团》有些实验音乐的意味,《狂躁抑郁症》便出自这张专辑。
睡衣骑士《双相情感障碍症候群》
躁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同义词。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
Kay Redfield Jamison在《躁郁之心》中回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真实的生活状态:连续多日不睡觉,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在笔记本上写满自己如潮涌般的思绪和夸张的点子。做了许多自我感觉良好但十分冲动的事,经历了自尊心的极度膨胀之后,沉溺于疯狂的购物,刷爆信用卡。疯狂的兴奋过度后,情绪开始崩溃,严重的抑郁让她想要自杀。
图片来源:wikiHow
在躁狂的阶段狂飙,就像刹车失灵的汽车,轻躁阶段是踩油门加速,而抑郁阶段就像抛锚。上一秒high到飞起情绪极度高涨,下一秒坠入无止境的绝望。这可不是去美容院做个spa就能治好的。
梵高很有可能同时患有癫痫及躁郁症。
人格障碍
害怕我会知道 答案跟我的不对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年期人格与社会的需求是相互协调的,我们遵从着大部分社会期望。相比之下,有这样一些人,虽然并不一定会表现出某一种障碍的明显症状,但仍然具有一些不够灵活而且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以致于他们在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角色中,至少有一些方面的表现不那么令人满意。当人格特征发展到极致,不被人接受、也不被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极致,这些人可能会被诊断患有人格障碍。他们通常不会寻求治疗,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而这恰恰是人格障碍的病症。
人格障碍者很可能常常在人际关系中惹麻烦,就像Susanna Kaysen的描述:当我应该醒着的时候,我在睡觉;当我应该说话的时候,我却沉默;当快乐到来的时候,我避开它。
进食障碍
因为心情不好 所以吃那么多
压力很大濒临崩溃?必须吃点好的,毕竟食物疗愈,偶尔地放纵一把也没有关系。但有人会抱着热量炸弹般的垃圾食品,咀嚼,吞咽,撑到快吐了也停不下来。甚至有人一边流着泪一边机械地往嘴里塞。
反复且不被控制地这样进食,可能就是暴食性障碍。在暴饮暴食后,对自己充满失望甚至嫌弃,再采用催吐、过量服用泻药来“清除”食物,就有可能是神经性贪食。暴食症和神经性贪食都是进食障碍。卡朋特乐队的卡伦·卡朋特正是因为进食障碍,在一次演出后由于神经性厌食导致的心脏病突发逝世。
奥肖年在《暴食》里说,因为心情不好,才吃了那么多。前前后后列举了台湾各地20种美食,一边告诉你什么最好吃,一边唱心情不好。多么残忍的一首歌。
与物质有关的精神障碍
你可以掉眼泪
哭累了就去睡
我会帮你盖棉被
所有令人沉迷之物,都是人类通过身体索取快乐的载体。尼古丁、酒精、咖啡因,不顾一切地冲向快乐,物质成瘾就是这些冲动的出口。按照安德鲁·韦尔的观点,每个人都与生俱来一种想要转换自己正常意识的冲动。成瘾物质可以满足某种基本需求,转换精神状态,效果来得又好又快。
用酒和音乐炮制一杯深夜解毒剂,把自己怼翻。在一切变得更加糟糕之前,或许酒精使之显得较好。要忍到把酒打开才能哭,你可以掉眼泪,哭累了就去睡。
何以解忧?
百忧解,又叫盐酸氟西汀,一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来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忧必晴、乐复得、忆梦返、百忧解……那些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名字都美好的不像话。
图片来源:网络
百忧解乐队《另一种人生》
别悲伤 总会靠岸
The Proza百忧解乐队,2014年成立于北京。关于这个名字,他们说:“正因为痛苦和悲伤所以塑造了与众不同。所以我希望可以一直陪伴大家,在低迷时期可以带来前进的动力、在无助和沮丧时给予安慰”。百忧解,用摇滚乐送服这颗带着侵略性和震撼力的抗抑郁胶囊。
理想后花园开出这味药给所有焦虑症的朋友们。
每一个焦虑症患者,都是在跟自己搏斗,跟排山倒海的恐惧和不安抗争。理想后花园写焦虑症患者内心反复的质问和敲打,反复唱 “黑暗一直都在,矛盾一直都在”,承认个体的无能为力。最后他们说,接受也是一种忍耐,去接纳吧,去坦然走在属于自我的喜怒哀乐的路上。
有人在这首歌下面留言,我也有焦虑症,现在我好了一点。
总有一片晴朗的天空躲在我们撑的伞中
这世界并非你想象的那般美好,也没有你想象的苦涩。这首歌总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像是有个人坐在身旁,与你同在,对你说会支持你。某种意义上,人们都是在不断地寻找一种安抚,外在世界的各种回应,期望与人连接,害怕被忽视。
“鞋带断了,又没有时间”,诗人Bukowski对压力情境的比喻很精妙。现代人面对的压力恐怕比这要复杂和严重。暴雨瓢泼,手提重物,淌着积水,鞋带开了,你怎么办?你还能怎么办?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问如何应对焦虑和负面情绪,“不思进取就好了”、“先睡一觉再说”,下面的留言齐刷刷+1站队。年轻人的“丧”,是无法去履行自己认同的价值,把自己弄碎了。
无力改变时,自嘲、调侃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焦虑、拖延、强迫,甚至是分离出子人格来保护无法承受现状的自己,这背后的行为都有功能,可以说是一种让自己活下来的努力。
或者,你压根不躁狂也没抑郁,只是单纯地讨厌上班呢?
图片来源:网络
要强调的是,别神神叨叨地根据文字描述对号入座,给自己扣上这样那样的病症的帽子。当你感觉不好时,去寻求专业人员的诊断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