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需要进录音棚?

2025/04/01

“那些亮着灯的,动辄几万、几十万的设备,漂亮的装修,舒服的灯光,这一定能给我的音乐增色!”这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花钱(设备)提高作品质量当然是可以的,只是性价比很低。

这一台平平无奇的32路SSL调音台,就是50万了

如果说,玩乐队(当音乐人)没进过录音棚,一张专辑不花个十来万就不算玩音乐,花钱当体验了。那这种心情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吃饭喝酒四、五个人几年花个几万块都正常。

通常上面的两种情绪肯定是都存在的,并时常以某种比例混合着,让我们去花钱做音乐。

要进一步说,这也属于消费主义思潮——我们总以为“没有花钱的不是”,买个手机、买个包、买辆车、买个高尔夫球杆就脱胎换骨了,就扬眉吐气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

当然了,以上讨论都针对自己花钱录音的独立音乐人们。

那么,为什么录音棚(不)会让你的录音变得更好?

I人地狱

作为音乐人、创作者,大部分人会偏向内向,就算有一些“外向的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在面对陌生的设备,陌生环境、录音师,还有可能出现的乐队成员、朋友等等大场面的时候,恐怕会遇到头脑过热,难免影响客观判断。

甚至所有人说这遍最好的时候,你能够力排众议说“还是第一遍好”吗?

往往由于一天之中的疲乏,过于多的社交而丧失了判断,回家听到不那么满意的录音,反而更沮丧了。

实际上也不能说是内向和外向的关系,重点在于你能不能透过那些人情、设备的迷雾仍旧对自己想要什么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问题就在很多音乐人对自己想要什么,并不能付诸于具体的声音和设备,而只在想象里。反而是自己在家土法炼钢,往往能够做出很对味的东西。

对于一个做了十年流行音乐、天王天后专辑的录音师来说,他恐怕并不能对 Shoegaze、Lofi 的混响是什么样子给出你很好的建议。

或者找一个不按时间计算的朋友的录音棚,用一些相对符合工业标准的设备土法炼钢,也不失为一种玩法。

iRig、GarageBand 为不少“土法炼钢”的作品提供了可能

录音知识准备

如果一定想要这个体验,那不妨在自己拥有了一定的录音知识,曾经独立做过整套制作之后再去体验。毕竟对于一个刚开了十天宝来获得驾照的人来说,什么车开起来都是满脑门子汗。

所有硬件设备,无论钮多少,是好看是不好看,但凡是“正版”,都是一个字“贵”。比如这台LA2A光学压缩就要三万

你要知道光学压缩和电子管压缩的区别,认得出来十万的麦克风的时候,知道套鼓收音的基本知识,这样去录音棚里才更有意义,正像精酿啤酒圈子常说的:你知道的关于这杯酒的东西越多,这杯酒越好喝。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找一个懂你的制作人

毕竟不可能要求所有音乐人都是制作达人,创作的高峰在青少年时期,而那些创作的热情往往不能等待,唯有这样才是原汁原味的“Teen Spirit”。

那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能够很好地了解你,并且做出过你喜爱的音乐的制作人就很有必要了。他能把你不着边际、神乎其神的幻想变成麦克风的摆位、EQ 上的频段、Saturation 的比例……

沟通的时候,最直接的就是拿出来一首你能够找到最接近你想要的成品,这比所有抒情段落,人生故事都更有效率。

录音质量

正像我们之前讨论过无数次的,一个好的歌手用300块钱的麦唱进一块500块钱的声卡的免费版Reaper,也要比一个差的歌手用十万的麦克风、几万的话放,几百万的调音台要好听一百倍。并且这个区别大街上所有人都能听出来。

很多混音师说,80年代30000刀的音箱的品质现在3000刀就可以买到了。没错,曾经昂贵的Analog录音的世界已经被数字设备打乱了。就像当下的汽车产业一样,原来100万级别的配置现在10万的车就安装了。

更何况音乐风格、乐器越来越多,原来的设备已经不是为当下的音乐所适配的了。 

毕竟2010年,恐怕是世界最著名的录音棚 Abbey Road 都面临出售风波。2025年开始,我们身边朋友的录音棚也关门了好几家。

没错,我们不能否认曾经的录音设备、录音行业的标准,这是一座丰饶的山,很多精彩的故事、精彩的歌曲从此而出。但是当年美国传奇音乐品牌Motown 的电吉他,很多都是直接录进调音台里的,你能说这些吉他不好听吗?这些吉他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人对于吉他的审美。

所以,放心去搞吧,只要听着是对的,那就是对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赵本宣

相关消息

2024/11/08

为什么你(不)需要一块DI

2024/05/27

那些名字里有动物的电吉他

2024/05/15

我们到底为什么(不)需要耳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