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黄金地段开唱片店,一开就是二十年

2019/01/31

撰文:马外外  

爱与坚持,缺一不可,否则也很难在北京的黄金地段开实体唱片店。

东四南大街的 Music Store 和朝阳大悦城五层的 disc ,这两家唱片店的老板是同一个人 —— 孙瑜,大家都叫他东子。东子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20岁出头萌生了开唱片店的想法,在1999年付诸实践后,一做就是二十年。

 位于朝阳大悦城五层的 disc

今天的街声大事“幕后”栏目,就是这样一个爱音乐爱到任性的故事。尤其要告诉大家的是,东子还是位电子乐迷。本文也可以从侧面窥视电子音乐在中国的流变。

幕后,街声大事专注音乐产业背后人物与故事的报道栏目。从制作人、乐手、调音师,到 Livehouse 主理人、唱片店老板,360° 无死角解密这个行业的大人物。

相关幕后故事,请戳文末“更多幕后”查看。

蹬椅子、坐桌子上,对着录音机一听就是大半天。

东子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在6岁的时候。

东子的姑姑是一位电影演员,在1980年代曾小有名气,后远赴日本发展。东子清楚地记得,当时家里有一台 SANYO 单卡录音机,以及若干猫王、the Beatles 的磁带,都是姑姑日本影迷的馈赠。在1982年,这个能发出好听声音的盒子,引发了东子极大的好奇。“当时我个儿小啊,就踩着椅子上桌子,盘腿坐着,对着录音机一通按,一次能听半天”。在那个听邓丽君都要“小点声”的年代,这个神器的电器,成为了带领他进入音乐世界的钥匙。

1980年代,日本三洋出品的单卡录音机

当时东子的母亲在一家书店工作,负责音像制品的销售,他就跟着家人的选择,有什么听什么。中学时期,东子也和所有寻觅新音乐的年轻人一样,不知疲倦地去新街口、西单、外文书店淘碟,所有零用钱都花在了收唱片这件事上。音乐在东子家中似乎从未间断。

1997年冬天,经历了三年军营生活、回京后短暂玩过乐队的东子,做了半年选址和进货的前期准备,同时放弃了做公安巡察的工作机会,拿着从表姐那儿借来的八万块钱,在鼓楼东大街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唱片店。可惜第一家店只开张八个月就转手,随后东子回到小时候熟悉的东四地区,在灯市东口和东四南大街开了一大一小两家唱片店。

北京东四南大街的 Music Store,开业至今已有二十年

电子乐派对,带他进了电子坑。

唱片店、琴行、酒吧,甚至餐厅,一直都是演出海报张贴和单页展示的场所。2000年,一天有人拿着演出海报走进 Music Store ,询问是否方便张贴和帮忙宣传,东子一口答应。对方在店内环顾一圈,目光在一张加拿大 Techno DJ - Richie Hawtin 的 CD 上停了下来。

 Richie Hawtin 于1999年11月发行的专辑《Decks, EFX & 909》

当时的中国大陆,年轻人接触的要么是崔健、魔岩三杰的摇滚乐,要么是影视剧带来的港台歌曲,对其他音乐风格并没有太清晰的认知。在年轻人聚集的滚轴溜冰场,放起威猛乐队、Metallica 的歌,大家也能欢乐地蹦跶起来。正是这样,当时专门听电子乐的人非常少,即使喜欢,也可能不清楚 Techno、Trance、House 这些风格的分类。

贴海报的小伙子看到 Richie Hawtin 的专辑,两眼放光。东子随即上前和对方攀谈,二人从专辑中的单曲聊到这位 DJ ,进而谈及自己喜欢的电子乐和当时知道的国外大牌 DJ ,聊得十分投机,对方还邀请东子一起参加手中海报宣传的电子乐派对。这个人正是 DJ Mickey Zhang 。

 火星电台 feat. Mickey Zhang + Nova Heart @ 2016简单生活节街声舞台(图片摄影:七仔摄影工作室)

“都怪 Mickey(Mickey Zhang),把我带进电子这坑里了”,东子笑说。

之后一段时间,白天开店、晚上“混电par”,成了东子的日常。同时,北京三里屯的酒吧和 Club 文化也正在兴起。三里屯北街的“丝绒”、机电院内的“藏酷”、三里屯南街的 Jam Bar、农展馆的 CD Café 等等,都是当时年轻人的热门聚点。留给东子印象最深的,是新东路上的“88号”。

“88号”全称叫做 Club Vouge ,因坐落在新东路南端88号而得名。88号的老板是澳洲海归李亨利与人称“小黑哥”的柯受良,那时崔健、那英、李亚鹏也都是这里的常客。据说那段时间在北京开完演唱会的香港歌手,也会把88号作为 After Party 的定点单位。就连在北京拍摄过《杀死比尔2》的导演昆汀,也曾是88号的座上宾。

除了隔壁桌可能坐着的明星,88号的音乐受众在当时也很“垂直”。人们因为喜爱音乐而接触到 Club 文化,也会从音乐审美出发,不自觉形成小圈子:摇滚是一拨,聚集在新街口;朋克是一拨,集中在五道口;电子是又一拨,就分布在以88号为核心的三里屯地区。

88号与同时期的JJ迪厅、莱特曼、NASA、东方一号等 Club 相比,不是一个很大众的场所,从音乐类型来区分,受众也不同。88号当时会不定期邀请国外电子乐 DJ 来现场打碟,和东子一样的电子乐爱好者,奔着最新的电子乐和 DJ 来到这里,听到了更多 Trance、Techno 和 House 音乐。就是在这样一边开店一边“混par”的日子里,东子结识到了有酒一起喝、有迪一起蹦的 Dio、wengweng、高虎等电子乐同好。到现在,他们仍是活跃在派对中的电子音乐人。

混迹在88号的年轻人们,对电子乐的聆听、启蒙、品味,都是在这一时期历练出来的。前文提到的 Mickey Zhang、wengweng 等人,他们对电子音乐的兴趣、到作品受到的关注,以及后期建立电子乐厂牌、开设自己的电子乐俱乐部,都和当时88号的兴盛的有直接关系。

有明星,有时髦的音乐,88号在2000年前后,吸引着络绎不绝的电子乐爱好者。东子也曾一度在88号从夜里两点蹦到早上七八点,浑身湿透也丝毫不知疲倦。

 2005年,还在读高中的作者在 Music Store 拿到这张 flyer 。YEN 是北京著名的电音厂牌,在798拥有演出空间。阵容中的 Mickey Zhang、Yang Bing、Patrick Yu 在之后的十余年里,也一直活跃在北京电子乐活动中。现今的 intro 电子音乐节或周末派对,他们已是压轴出场的级别(图片来源:马外外)

在当时东子的唱片店内,除了摇滚、流行音乐的专辑,还有一部分是国外 DJ 的专辑和 Mixtape。Jeff Mills,Secret Cinema,David Holmes,Justin Martin,DJ Krush…… 说起那时喜欢的电子音乐人,东子如数家珍。虽说实体唱片店的生意曾一度遭受盗版的打击,但当时国内电子音乐人本就不多,电子乐专辑也就更少、更小众。很多时候,东子都是在店里放电子乐专辑给自己听。

2008年《0086》杂志创刊号,东子和他身后的 Music Store 在“最北京”专题中出镜(图片摄影:李骁)

“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听歌是开心,但你真正喜欢听的东西,一个人听着舒服才最重要。现在我就更喜欢在家听歌了,尤其听电子,是一个很自我的事情。” 东子坦言。

电子乐热潮逐渐升温,东子却把生活重心转向开店。

赔了?还是赚了?这是个问题……

2011年,东子和几个朋友合伙, 在北京光华路 SOHO 开了一家叫做 Haze 的电子乐俱乐部。Haze 有两层,一楼是咖啡馆,提供咖啡酒水简餐,地下一层是舞池,周末的派对就在这里举行。

东子会关注 Haze 日常运营的细节:人手不够时,售票、收银、宣传,各个环节他都会参与;轻松的时候也会和朋友们一起坐坐,喝一杯。到了周末,就是呼朋唤友躁起来的时候了。虽说在商言商,作为俱乐部合伙人,东子也是享乐其中。

说起开 Club 的初衷,东子说:“这就像是心里一个愿望。你说你喜欢电子乐和 party 文化这么多年,总会想要开个实体,也算让自己有更强的参与感。一开始就没想能赚着钱,不赔钱就不错了,结果到最后果然还是赔了哈哈!”

Club Haze 最终于2015年结业。之后,东子就很少去电子乐相关的活动了。

东子在 Music Store

从第一家唱片店开业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东子几乎没有给自己放过假,只有每年春节休息两天。有时即使离开北京,也是外出进货,或者留出一点时间去逛唱片店,收几张自己喜欢的黑胶。采访进行的几小时内,进货、销售、发货、包装、回答店员和顾客的问题,东子一秒也不闲着,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虽然我热爱音乐,喜欢这些文艺的东西,但做商业就像在打仗,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 说罢,东子拿起手机回复了东四店员询问库存的微信,一边转身放上一张电子舞曲专辑。

当问及最喜欢的电子音乐人,东子直言其实一直是在变化的。比如 DJ Krush ,是从听到的第一天就开始喜欢,之后有段时间没太关注,但听新作又会再度喜欢上的音乐人。2017年,DJ Krush 来到 Blue Note Beijing 演出,许久不看演出的东子终于出动了,带着珍藏多年的20多张专辑给 DJ Krush 签名。DJ Krush 本人在现场也非常惊讶:第一张专辑的双黑胶版本,连自己都没有留存,眼前这位北京小伙子应该是死忠无疑了。

“虽说现在也不怎么看演出,但真喜欢的(音乐人)来了,你也得看啊!这不坂本龙一来了么,什么时候 Alva Noto 要能来必须得去听听。” 

国内的电子音乐人之中,东子比较偏爱的有洪启乐、杨文亮、邵彦鹏(SHAO,曾化名 DEAD J),创作风格偏向实验、氛围音乐。印象中一向喜欢 Minimal Techno 的东子,表示自己其实并没有对某个音乐人、某个类型的电子乐特别钟爱或者排斥,Drum n bass,Dubstep 等风格也都会听。在长期不断吸取、沉淀、淘汰的循环中,东子也形成了自己对音乐的审美体系。

哪怕你去实体店,只是看看唱片封面呢。

随着设备的进步,电子乐制作的门槛不像从前那般高,这在东子看来是一件好事:所接触的软硬件差不多的前提下,在众多的风格流派中,怎样能和而不同不落俗套,作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靠的就是想法了。

对于听者来说,在有自己的审听标准之外,如何能遇到喜欢的声音,有时也要靠运气。网络传播和派对带动是一方面,东子其实更期待人们能用一点时间,去唱片店试听,哪怕是走马观花看封面,有时也会有收获。

“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也碰到过很多次。有人看到那种新古典 + 后摇风格的唱片,封面设计走的是那种极简风,同时又很美。他可能并不知道里面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单看封面觉得漂亮,就可能买一张回去。听后发现歌曲也都很美,是感觉可以让你热血沸腾,但同时又并不躁的声音和旋律。这样的发现过程,会觉得自己的感觉很对,也不用过多介绍,自然兴趣就起来了,就会去挖掘。”

 电子乐之外,华语流行、摇滚、电影原声等唱片,东子店内也都有陈列。从陈百强的绝版黑胶、魔岩三杰《中国火》专辑、到 Rostropovich 的签名 CD 应有尽有。像“是否首发批次”、“第几版”这种问题,问下老板就能知道

社交平台和自媒体渠道如此多样的当下,东子在唱片店的经营上却有些反其道而行:没有网店,不参与市集活动,从未组建顾客微信群,甚至有时店内上新,他连朋友圈照片也不怎么发。“如果你的东西很好,够尖儿,那么喜欢的人自然会发现,会来,会听,会喜欢。和听歌一样,动次动次傻躁的那种你喜欢吗?一定是节奏旋律配合,哪怕配器简单,但是自然而然的,哪儿哪儿都合适才‘对’。”

 

几乎零宣传的前提下,两家唱片店在大众点评网依旧收获了众多好评

“我觉得最理想的就是,低着头把自己的店做好了,让很多不知道你的人在无意中发现你。那种感觉就像在游戏中捡到装备一样,像随机播放到喜欢的音乐,还踩中了点儿一样。” 

采访进入尾声已是晚上十点多,一个小伙子走进店内,看中了一张 Nujabes 的黑胶。询价后,小伙子操着不熟练的中文表示,自己刚刚从新西兰回国,寻找这张唱片有一阵了,发现东子店里卖得比新西兰要便宜一半多。本想立刻拿下,但遗憾没有国内信用卡,只好作罢。小伙子说改日一定登门买下这张唱片,才算不枉来北京这一趟。

“那得嘞,慢点儿啊您。” 东子送他出门,也不管对方是否能听懂自己的京腔道别。“那什么,王姐,借您指甲刀用一下,谢谢。指甲长了,刚差点儿把胶片给划了……”

北京人的随性无时无刻,东子对唱片的专注却从未松懈。身处动态生活的纷扰中,保持自我和专注,或许正是电子乐教会他的事。

彩蛋  

- 东子推荐电子入坑必听 -

Recondite《Hinterland》

Boards of Canada《The Campfire Headphase》

Rauelsson《Mirall》

- 东子推荐的大陆电子音乐人 -

洪启乐

杨文亮

邵彦鹏(SHAO)

当我去流浪

如果要去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长期居住,只能带三张唱片、一本书、一件生活用品,你的选择是什么?

- 三张唱片 -

Recondite《Hinterland》

 otto a totland《Pinô》

Pink Floyd《Dark Side of the Moon》

- 一本书 -

哲学类书籍

- 一件生活用品 -

 大前门香烟

图片来源:除特别标注外,图片来自网络

校对:冻梨

相关消息

2023/03/05

录音师蒋焜:我就是设备里的“垃圾货”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