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milian Hecker:以诗性浪漫书写孤独叙事
2025/03/28
撰文:一门
从2001年的《Infinite Love Song》被《纽约时报》誉为“最令人心碎的声音”,到2024年新专辑《Neverheart》里从容沉淀的矛盾情愫,德国音乐诗人Maximilian Hecker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将“忧郁的流行赞美诗”写进全世界乐迷的集体记忆。
当钢琴的冷冽与假声的脆弱交织成诗,Maximilian Hecker的名字便成了孤独灵魂的暗语。Maximilian Hecker忧郁的浪漫主义与中文的诗意含蓄产生了克制又失序的化学反应:他在魏如萱的《困在》中与吴青峰共同谱写情感的决堤,他在吴青峰填词的《你…可不可以》用中文诉说暗涌的爱意,他也以《Miss Underwater》触碰杨乃文似水的柔情。
2024年,在街声派歌代理发行的最新专辑《Neverheart》中,Maximilian Hecker卸下早期直白的呐喊,以近乎赤裸的编曲凝视情感的裂痕。今年,他将携《Neverheart》再度回归中国舞台,开启“Neverheart”同名巡演。此次巡演,不仅是专辑的延伸,更是对自我矛盾的集体疗愈:那些失去的、遗忘的、麻木的……都将在“美丽黑洞”中找到答案。
SV:这次巡演是您第几次来中国?有怎样不同的心情和期待?
Maximilian Hecker:不管你信不信,2025年的“Neverheart”中国巡演将是我的第19次中国巡演!我在中国的第一场演出是在二十多年前,2004年的春天——在香港(Queen’s club)、上海(ARK Live House)和北京(藏酷新媒体艺术空间)。我一直非常期待回到中国,尤其是因为这里拥有我全世界最忠实的粉丝。
所以,像以往每次来中国巡演前一样,我一如既往地感到满怀期待的兴奋。我无比感激我的音乐在这里受到如此热烈的喜爱,也感激拥有这样一群忠实的中国听众。这一次我希望能见到许多老朋友,同时也希望能结识更多新朋友。毕竟,正是这些忠实的粉丝让音乐行业(以及音乐人)得以延续。
SV:相比过往的经历,本次巡演在曲目、乐队或互动等方面会有哪些惊喜?
Maximilian Hecker:最大区别在于,尽管过去十年间我一直与完整的乐队或与搭档Johannes Feige的双人组合形式进行演出,但2025年的“Neverheart”中国巡演将只有我独自登台。不过,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伴奏音轨——这不仅是为了通过强劲的低频声效和交响乐鼓点等元素增强现场音效的层次感,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整呈现录音室专辑中的音色质感和编曲细节。即使在目前的排练阶段,就已经让我感到非常有趣了。
所以,虽然这次巡演是我的个人演出,但演出将呈现“魔法般”的视听效果:其中半数曲目将营造出乐队现场般的震撼声场,另一半曲目则保留了传统的个人演出特有的亲密感和疏离感。当然,现场还有一两个特别的惊喜,但如果我现在就揭晓,那么就不会是惊喜了,不是吗?;)
SV:您曾与魏如萱、苏打绿等音乐人合作,您最近还有哪些喜欢的中国音乐人?
Maximilian Hecker:除了以上提到的魏如萱和苏打绿,我还听过杨乃文、安溥、田原、王菲、黄小桢和陈建骐的音乐。
我想我的中国听众可能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我的音乐之所以在中国出名,部分原因是来自一个奇妙的巧合——2000年代初,我的音乐通过Kitty-yo在欧洲发行时,杨乃文的一位巴黎好友听见了我的音乐,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乃文,后来她把我的专辑介绍给了她的音乐人朋友们,其中包括苏打绿、安溥、魏如萱、范晓萱和黄小桢,于是最后致使我与一家名为Avant Garden的唱片公司合作——他们后来帮我联系到了口袋唱片。
2006年6月,杨乃文参加了我在台北的第一场演唱会,之后我们相识,很快成为朋友,并决定在某一天合作。受到杨乃文的歌曲《我给的爱》(1999)MV中她潜入水中的场景的启发,我为她写了一首《Miss Underwater》。
SV:本次巡演是否有计划与中国音乐人合作,或加入中文歌曲?
Maximilian Hecker:我时不时会与吴青峰和田原联系,如果有天能再次与他们合作就太好了。但遗憾的是,他们不会和我同台演出,至少这次不会。不过,我会在2025 “Neverheart”中国巡演中演唱我唯一的中文歌曲《你......可不可以》,来向吴青峰致敬,这首歌是吴青峰和我在2011年共同创作的。我这几天正在勤奋地练习它的中文歌词,并且非常希望听众能听懂我的中文;)
SV:在中国演出和在欧洲演出有什么不同?比如观众的反应、观众对音乐的态度等。
Maximilian Hecker:我的中国观众对我的表演和舞台形象一直都非常喜欢,而且他们似乎能直观地理解我和我的音乐,并接受真实的我。可以说,我和我的中国歌迷是同频共振的。
然而我在欧洲的经历让我觉得,我“极度浪漫”的艺术态度并没有被认真对待,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表演、一种讽刺的作秀。当然,我在艺术创作中绝无讽刺之意。尤其是在像柏林、伦敦或巴黎这样的“酷”都市,作为一个敏感且不太酷的创作型歌手,有时演出会感觉像是在受审。
SV:如果用一句歌词概括本次巡演的核心,您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Maximilian Hecker:
"I'm leaving for your neverland, my love, and for your neverheart. I'm leaving home forevermore, my love. I'm leaving home for good."
这是我当前专辑的主打曲——也是这次巡演同名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它描述了一个人看似有目标,却漫无目的的精神漫游。他仿佛被某种未知的存在远程操控着,执意追寻那些与他阴郁甚至失败主义的世界观相呼应的场景与境遇。
SV:提到您的最新全长专辑《Neverheart》,这张专辑的名字和主题是如何产生的?
Maximilian Hecker:我喜欢矛盾的修辞手法与层层递进的重复结构,那些看似重复的语句总暗藏细微变化。正如同名歌曲《Neverheart》的歌词,三段主歌以相似的句式开启,整体基调却缓慢而坚定地从希望转向绝望:
“I’m leaving for your motherland and for your mother’s heart —— I'm leaving for your broken land and for your broken heart —— I'm leaving for your neverland and for your neverheart.”
通过不断在名词后添加“land”和“heart”,最终在末段神奇地凝练出标题新词“neverheart”。
专辑《Neverheart》聚焦于一类矛盾的人群——隐喻地说,他们声称“虔诚”却又逃避,他们说着“白色”却又表现出“黑色”,他们演绎着双重色调而非纯粹的爱。而标题曲《Neverheart》则刻画了一个悲剧性角色——为自我保护,他经年累月让自己的心变得刚强,却偏偏只与同样拥有“铁石心肠”(即实质意义的“neverheart”)的人产生羁绊,仿佛被诅咒般困在命运的闭环里。
SV:您提到专辑名“Neverheart”暗指JM.Barrie的“Neverland(梦幻岛)”,又赋予“stony heart(铁石心肠)”般的冷酷。作为本次巡演的主题,这种反差想要向观众传达怎样的情感哲学和能量?
Maximilian Hecker:我的歌词或许偶尔透露些许失败主义的倾向,但我的音乐,或者说我的声音,却与之恰恰相反。我的大部分作品都听起来令人振奋并充满希望(在我听来)。我想,用“梦幻流行”这个标签来描述我的音乐或许不算太糟。
因此当《Neverheart》的歌词写道"I’m leaving home for good(我将永远离开家乡)",而音乐却在说:"I’ll return home eventually(终有一日我会回到家乡)";当歌词写道"Every time you try to love,you fall (每次试图去爱都注定坠落)",但音乐却说着:"You’re loved (你被爱着)"。
SV:专辑介绍中提到一种“拉扯感”,您是否常在生活中经历情感矛盾?
Maximilian Hecker:在我2018年的专辑《Wretched Love Songs》中,我已开始回溯童年往事——即我身心重度残疾的妹妹出生时,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创伤性的事件。我的歌曲(以及我最新的小说《Lottewelt》)基本上都是以这一事件及其灾难性后果为基础创作的,尤其是前述的《Wretched Love Songs》与我当前的专辑《Neverheart》。这两张专辑都探讨了情感关系中的矛盾性,甚至爱无能的困境,以及承诺恐惧症等等——这些特质都源于歌曲主人公遭受多重创伤而缺乏基本信任。事实上,这些人似乎被命运诅咒,如同提线木偶般被悬置于宿命之网中,无力主动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的生命路径与爱情际遇似乎早被过去的经历所注定。
SV:您在早期的专辑曾提及“生活的困顿”是创作灵感来源,而专辑《Neverheart》呈现出更克制的情绪表达,这种转变是否源于生活状态的改变?
Maximilian Hecker:与此前专辑着重刻画对个人命运的挣扎、对圆满结局的哀求不同,在《Neverheart》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看似无望的宿命困境的接纳——尤其是在同名曲目《Neverheart》中,主人公显然与自身“neverheart”的状态达成和解,其平静的状态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共鸣呼应(如前文回答所述)。
SV:就编曲而言,《Neverheart》是您迄今为止最安静的作品吗?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您的配器方法?
Maximilian Hecker:我想是的。《Neverheart》也许在音乐性层面与过往专辑有些不同。这张专辑几乎摒弃原声吉他,大多数伴奏乐器只是以微妙方式突出人声与钢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张专辑不再是英伦摇滚专辑(也许就像我的首张专辑那样),也不再是传统创作歌手专辑,而可称为"成人流行乐"——如果不定义为“给成年人的摇篮曲”的话。
SV:对您来说,写出像诗歌一样优美的歌词的秘诀是什么?
Maximilian Hecker:大量练习、反复试错、使用同义词词典和押韵词典,尽量围绕单一主题深度挖掘,而不是采用意识流写作的方式"走捷径"——这类歌词乍看或许很深奥(因为听众难以理解确切含义),但实际上往往只是创作犯懒的产物。我本人早年也写过这类歌词,直到后来意识到,反复推敲的歌词,其重要性几乎与歌曲的和声及旋律同等。
SV:您曾经为刘雯写过歌,直到2025年,您见到刘雯本人了吗?
Maximilian Hecker:很遗憾,我从未见过刘雯。2014年,刘雯在微博上分享我的歌曲MV后,我曾与她的经纪人联系过一段时间,并数次邀请刘雯女士观看我的演出,但显然她对此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或兴趣)。
SV:近几年音乐行业环境不断变化,您对年轻的音乐人有哪些建议?
Maximilian Hecker:如果你并非百分之百地满足于纯粹为自己创作与录制歌曲,而是需要别人的赞赏,甚至只是为获得外界认可而进行创作,那么你可能走不远,且很快就会幻灭。
永远不要因追逐名利场中的陈词滥调(上电视、豪华轿车、拿奖、好莱坞山庄豪宅等)而进入音乐行业。如果你投身音乐事业的动力是源于对音乐的热忱与耐力,那么你就走对了路……或许某天,豪华轿车会载着你去往颁奖典礼的现场;)
本文图片由Maximilian Hecker提供
作者: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