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的暑期生活:在卧室的阳光里接收宇宙的灵感讯号

2025/08/12

撰文:张怡平

推开那扇贴满演出海报的木质门板,你会先注意到墙角那把电吉他,还是书桌上贴着无数便签、屏幕仍泛着微光的电脑?

在这个被阳光切割成几何形状的空间里,未完成的草稿散落在床头,而窗台上那盆生机勃勃的绿植正安静聆听着主人昨夜录制的demo。每个音乐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它既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偶尔也需要扮演精神避难所的角色。也许是井井有条的工作室,抑或是精心布置的书房。在这里,墙上的海报比任何装修涂料都更能定义创作者的性格,躺在地板上的外套口袋里可能藏着写了一半的新作歌词。当我们谈论音乐时,我们或许忽略了孕育这些声音的母体。

现在,让我们轻轻转动门把手,走进这些用节拍丈量、用和弦装修的私人领域。或许会发现某首让你单曲循环的歌,最初就诞生在某个不为人所知的角落——那个属于音乐人自己的房间。 

ewonjin:我住在城市中的森林

SV:你住在城市里的什么位置?

ewonjin:我住在城市里的森林。 

 

SV:你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ewonjin:香香的,有很多好看的衣服在衣帽间,然后我喜欢把灯都打开,所以是黄绿黄绿的。 

SV:平时喜欢在房间的哪个角落创作?

ewonjin:工作室呗哈哈。 

SV:可以分享一下你最近的新歌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出来的吗?

ewonjin:最近看了很多剧,尤其喜欢《人生切割术》。第一部里面的取景是冬天白皑皑的路边,还有一排排参差不齐亮着的路灯。让我想到圣诞节,也让我想到小鬼当家。趁着一天下午,感觉精神特别好,而且工作室的阳光又很饱满,所以新歌很快就写完了。我很喜欢,是一首关于冬天的歌^o^

SV:你认为环境的变化(比如装饰、采光)会直接影响创作的情绪或风格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ewonjin:1)环境会很影响我的创作灵感诶,我一定要感觉到很安全才行。

2)让我觉得安全的环境。

SV:你会主动躲进某个特定的环境寻找灵感,还是更习惯随身记录?

ewonjin:以前我更习惯在一年中挑一个时间段(大概3-4个月?)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只和自己相处,然后把这一年我想要写的东西都写完。但慢慢的这样,我会觉得在剩下的日子里我都很麻木。可能是情感透支得太多?我也不知道。

现在我更喜欢在我有话想说的时候创作。这种状态可能会突然频繁出现,也可能会沉默很久。但我喜欢让创作的过程变得自然,我一直在追求自然,还在努力中。

SV:如果可以布置一个专属创作的空间,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ewonjin:森林、阳光,很多种不同样式但都很舒服的沙发和椅子。然后喷满阿蒂仙的甜菜或者lelabo的29(都是香水。

小心空隙:在卧室接收宇宙的“灵感讯号”

SV:你住在城市里的什么位置?

Raz:算在深圳的中间地带,附近有公园和山,离地铁有点远,配套也相对较少,但是绿化很不错。

SV:你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Raz:桌子,电脑,吉他,效果器,麦克风,声学面板,抽屉。

SV:平时喜欢在房间的哪个角落创作?

Raz:出于惯性,一直在房间中央创作(大概5平米吧)没有试过其他的角落。

墨水:喜欢拖着笔记本电脑到墙根窝着写词。

SV:可以分享一下你最近的新歌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出来的吗?

墨水:《白鸟投林!》新专辑中那首《春末的雀跃》是一次郊野爬山回来后写的。深圳有一处“风景名胜”叫做阳台山。那天,因体力所制下山晚了,小道非常昏暗。但是下山路左侧的树林却非常漂亮。太阳的余晖隐入叶子的空隙里,星星点点微弱的阳光雀跃在山林间。所以,回来后,我尝试着把那一幕记录了下来。

SV:你认为环境的变化(比如装饰、采光)会直接影响创作的情绪或风格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Raz:会,最开始做专辑的时候房间几乎没有阳光,主要灯光是吸顶灯,就是白白的那种,让房间看起来班味十足,待久了会有窒息感...后来吸顶灯就开少了,换了一个稍微温暖一点的显示器挂灯会感觉好些。喜欢的环境是一定要有窗户,有阳光是最好的。总之就是要接地气,让人感到舒适放松。

墨水:个人觉得装饰、空间、采光这些没影响,因为在灵感迸发的时候,这些并不会影响我们接收宇宙的「信号」。但是声音的干扰会是一定要杜绝的,我喜欢绝对安静。 

SV:你会主动躲进某个特定的环境寻找灵感,还是更习惯随身记录?

Raz:随身记录。

墨水:躲到一个完全无人打扰的时间或房间,把灵感打磨成形。 

SV:如果可以布置一个专属创作的空间,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Raz:会放一些绿植,书籍,矮桌子,地毯这些,让它看起来远离专业的音乐工作室,限制乐器的数量和种类,总之就是生活化一点。

墨水:方正、封闭、空旷一点,像个地下画室那样最好,再要一面涂鸦墙好了。

陈乐一:p人属性大爆发

SV:你住在城市里的什么位置?

陈乐一:城市市中心,出门左拐mall右拐地铁那种。

SV:你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陈乐一:其实很乱,p人属性大爆发,一般不会收拾,收拾都是因为要来客人留点体面哈哈。勉强乱中有序吧。很多衣服很多小手办加上两只猫每天在家里跑酷,那满屋飞扬的猫毛哈哈,大家可以尽情想象一下。

SV:平时喜欢在房间的哪个角落创作?

陈乐一:会有一个home studio(如图),这个studio的名儿叫粑和稀的城堡(我的两只猫名字)。为啥呢,因为平时这个屋不太允许两只猫进入,一旦有机可趁她们就很难出来哈哈哈,好奇心小猫。也是因为粑和稀的城堡算是全家最干净最整洁的地方了(虽然现在又乱了,因为多了很多设备),不过浅浅收拾一下人还是能落脚的哈哈哈。 

陈乐一的 home studio

SV:可以分享一下你最近的新歌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出来的吗?

陈乐一:跟自己独处的时候,其实脑子里一刻也未曾停下思考,会思考遗憾的事情,做的不好的事情,难过的事情等等等等….脑子比我还忙哈哈哈。有的时候想着想着会把自己想emo了,一下子有很多的表达欲,而那个点交心的朋友其实都睡了,于是乎就都写在了歌里,当作写日记。最近新歌的风格都是类似这样的心境写出来的,大家感兴趣可以来听一听我的“日记”。 

SV:你认为环境的变化(比如装饰、采光)会直接影响创作的情绪或风格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陈乐一:会啊会啊,超会的。比如我这次录制整张EP《迂回于六点之间》的人声时。都是几展小台灯和微光。(对眼睛不是很好请勿模仿哈)那种淡淡的昏沉沉感,能迅速地拽我进入歌的状态。去年录制犬舍的第一张全长专辑《CHASER》的时候,有那么几首反倒是灯火通明的,因为歌曲满满的正能量哈哈哈。所以我会根据歌不同的情绪去决定录制的环境。(这边上图)

微光里的房间

SV:你会主动躲进某个特定的环境寻找灵感,还是更习惯随身记录?

陈乐一:我会更以后者为主而触发前者吧。一般灵感来了立刻马上就用现有的工具先记录下来,录音软件啊或者写下突然蹦出来的词。然后再寻找一个特定的环境给完善了。

SV:如果可以布置一个专属创作的空间,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陈乐一:其实现在这个样子就很好,对于一位新晋song writer来说,一套电脑,声卡,录音设备,一把吉他,一个midi键盘,和两个小喇叭真的刚刚好。当然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学习到更深的乐理知识,和见识到更多又有趣又厉害的硬件设备的话,我想我一定会慢慢将它们收为囊中之物的嘿嘿。

荞Chiao:阳光在琴键上踱步

SV:你住在城市里的什么位置?

荞Chiao:台北某座山脚下,介于自然与都市之间属于我的秘密基地。

SV:你的房间是什么样的?

荞Chiao:带点欧式古典感的房间,选色偏粉紫,也混着一些我自己的奇怪小收藏(蝴蝶、作品的海报集)。

SV:平时喜欢在房间的哪个角落创作?

荞Chiao:我有两个房间,一个是琴房(俗称工作室,但工作听起来有些冷冰冰的,所以我都叫它琴房),另一间是我休息用的小房间。作为一个 Bedroom Pop(卧室流行) 和 Indietronica (独立电子乐)的创作者,最常出现的创作场景其实很不浪漫,就是电脑桌前。

不过有时候,我也会坐在钢琴前创作,因为从小是学习古典乐的,所以弹真钢琴还是比较习惯。

SV:可以分享一下你最近的新歌是在什么情境下写出来的吗?

荞Chiao:最新的单曲《Like a Jolt!》是在琴房里实验出来的作品。当时脑袋里浮现的是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旋转木马,一边玩乐的样子,这样的画面也成了整首歌的情绪基底。

《Like a Jolt!》是我第一首从编曲到制作全程自己完成并正式上架的作品,对我来说意义很不一样。虽然在正式的宣传文案里没有特别提及,但它其实是我心中 “Home Project” 的开端。

我是巨蟹座很爱家(家人、和这个称为家的空间),也相信“家”是人能展现出最真实、最自然状态的空间。所以这个计划里的每一首作品,都是我最贴近本质的样子,就连单曲封面,也真的是在我的床上拍的。某种程度上,它也像是我对“Bedroom Pop”这个词的诠释——在房间里长出来、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不必要的距离。

SV:你认为环境的变化(比如装饰、采光)会直接影响创作的情绪或风格吗?你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荞Chiao:环境对我的情绪影响挺多的。尤其是那种整天灰濛濛的日子,会让我整个人没精神,不想讲话、不想做事,只想要睡觉。

最喜欢自然光,平常都不开灯,所以住的地方一定要是阳光能洒进来的空间,会让脑袋比较清晰、有精神也比较有“想说点什么”。

SV:你会主动躲进某个特定的环境寻找灵感,还是更习惯随身记录?

荞Chiao:灵感通常是随手捡来的,可能在地铁上、浴室里、或是快睡着的前几秒钟。琴房比较像是整理这些灵感的空间,把一块块片段延伸、拼凑完整,也能在那使用现成的设备乱玩声音,像在做音乐的拼图一样。

SV:如果可以布置一个专属创作的空间,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荞Chiao:我希望那是一个可以把山、海、天空都收进来的空间。对我来说,自然是一种情绪的延伸,也是最珍贵的存在。它让我平静、也让我沉静地与自己对话。我相信创作需要足够的平静与空间感,才能慢慢剖析内在的一切,把日常的累积厘清、整理,再转化成词汇、声音与画面。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希望那个空间是有大面落地窗的,有风、有光、有季节变化的痕迹。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张怡平

相关消息

2025/07/24

我们是怎么成为电子音乐人的?

2025/07/17

学生乐队的暑假,像此刻这样就很好

2025/01/16

涌入小红书的外国乐手,比中国乐手挣得多吗?